比特币铭文 Shib:跨界概念下的炒作狂欢与价值审视

 

比特币铭文 Shib 的出现,是加密市场将 “铭文热” 与 “迷因币共识” 结合的典型尝试。这种依托比特币 UTXO 模型生成的铭文代币,既借用了 Shib 的社区流量基础,又搭上了比特币生态的技术热度,却仍未脱离 “概念炒作” 的本质。

从技术属性看,比特币铭文 Shib 与原生 Shib 存在核心差异。它并非基于以太坊发行的 ERC-20 代币,而是通过在比特币交易脚本中嵌入数据生成的 “数字藏品式代币”,总量通常被人为设定为 1000 万亿枚等庞大数值,延续了 Shib “零起点” 的发行特征。其交易依托比特币网络完成,理论上具备更强的去中心化属性,但实际流通仍依赖第三方平台的上架支持,近期 Coinbase 等平台显示相关铭文代币 24 小时交易量仅 5.88 万美元,流动性远逊于原生 Shib。

市场表现凸显短期投机特征。受比特币价格稳定在 6.2 万美元附近的带动,叠加山寨币市场回暖情绪,比特币铭文 Shib 曾在单日出现近 100% 的涨幅,但其价格很快回落,1 个月内跌幅达 12.47%,1 年跌幅更是高达 88.41%。这种波动轨迹与原生 Shib 高度相似 ——2025 年 10 月原生 Shib 在 0.000014-0.000018 美元区间震荡,较历史高点跌幅超 97%,印证两者均缺乏持续上涨的基本面支撑。

价值根基的脆弱性是其核心问题。与原生 Shib 依赖 “销毁机制 + 社区共识” 不同,比特币铭文 Shib 既无 Shibarium 网络的生态布局,也未形成独特应用场景,仅靠 “比特币铭文 + ShibIP” 的双重概念吸引资金。更关键的是,其总量与流通量的失衡问题同样突出,即便单价微小涨幅也需巨量资金推动,且铭文代币的交易体验受比特币网络拥堵影响,实用价值有限。

我国明确禁止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比特币铭文 Shib 作为衍生投机品,同样面临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风险。投资者需清醒认识到,其价格波动本质是资金对跨界概念的短期炒作,而非价值驱动的结果。相较于纠结概念噱头,更应警惕流动性不足、平台跑路等潜在风险,远离此类高投机性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