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 现在多少人民币一枚” 的提问,折射出对这一新兴数字资产的价值好奇,但答案并无统一标准。作为非同质化通证,NFT 的价格因品类、场景、合规属性不同呈现天壤之别,从几元到数亿元不等,且需警惕价格炒作背后的法律与市场风险。
境外 NFT 市场的价格两极分化最为典型。顶级艺术 NFT 仍保持天价纪录,2025 年 7 月梅西与艺术家合作的《生活的记忆:梅西 —— 人生之球》以 186.5 万美元成交,折合人民币超 1200 万元,这类 NFT 的价值源于名人 IP 与艺术稀缺性的叠加。但普通 NFT 价格已大幅回落,Magic Eden 等平台上的热门系列如 Primates,单枚成交价多在 100-500 美元区间(约 670-3350 元人民币),且近 30 日成交量同比下滑 58.93%,反映出市场热度退潮后的理性回调。更有大量无名 NFT 因缺乏价值支撑,沦为 “地板价” 不足 1 美元的数字资产。
国内合规 NFT(数字藏品)的价格则呈现亲民化特征。这类产品作为 NFT 的中国化探索,核心价值在于数字内容的资产化,价格多锚定实体权益或创作成本。如《宇宙大派队》APP 中,用户通过文旅解谜获得的非遗主题数字藏品,单价多为 9.9 元或 19.9 元,且仅可用于收藏或兑换线下文旅权益,不支持二次交易。主流平台发行的艺术品数字藏品定价稍高,多在 99-999 元区间,但需通过官方渠道抢购,避免了境外市场的炒作空间。
价格背后的核心影响因素可归结为三点:一是 IP 稀缺性,顶级创作者或名人背书的 NFT 价格堪比实体艺术品;二是场景价值,绑定线下消费、文旅体验的合规数字藏品,价格更贴近实用价值;三是市场情绪,2021 年 NFT 热潮中 “加密朋克” 系列拍出千万美元天价,如今部分同类产品价格缩水 90%,印证了炒作对价格的短期扰动。
需特别警惕价格乱象中的双重风险。法律层面,国内非法平台通过包装 NFT 虚假宣传抬价炒作,已涉嫌诈骗犯罪,2022 年河南警方就查处过涉案 265 万元的数字藏品诈骗案;市场层面,境外 NFT 价格受虚拟货币波动影响极大,比特币暴跌时相关 NFT 常同步跳水,且境内用户参与境外交易不受法律保护。
综上,NFT 的价格无统一答案,从几元到数亿元均有实例。判断其价值需穿透价格表象:合规数字藏品的价格应与实体权益挂钩,而脱离真实价值的天价 NFT 多为炒作产物。投资者需牢记国内监管红线,远离二次炒作交易,方能规避 “价格泡沫” 与法律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