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莱特币自 2011 年诞生以来,历年价格走势呈现出 “暴涨暴跌” 的典型投机特征,其波动与市场情绪、名人动作、虚假消息等因素深度绑定,却始终缺乏真实价值支撑。梳理其价格脉络可见,每一轮涨跌都是投机泡沫的膨胀与破裂,更凸显其非法属性与高风险本质。
2013 至 2017 年是莱特币的首轮波动周期。2013 年初,莱特币价格仅约 5 元人民币,受比特币热潮带动,年底一度冲高后又随市场萧条暴跌 90%。此后五年莱特币陷入沉寂,甚至被创始人李启威坦言 “好像过时了”。2017 年市场情绪回暖,莱特币开启疯狂上涨,从年初低价到年底峰值 375 美元,涨幅竟达 7000%,8 月更是突破 400 元人民币大关,成为当年涨幅最惊人的加密货币之一。
2018 至 2021 年则陷入 “名人效应 + 乌龙事件” 驱动的震荡。2017 年 12 月李启威清盘所有莱特币后,市场信心崩塌,2018 年初价格便从 371.8 美元腰斩至 184.17 美元,此后长期在低位徘徊。2021 年 9 月,一条 “沃尔玛支持莱特币支付” 的虚假新闻引发巨震:消息传出后莱特币半小时内涨超 37% 至 236 美元,辟谣后又迅速跌回 180 美元下方,24 小时内爆仓金额超 2100 万美元,尽显市场非理性。
2022 年至今,莱特币价格虽有波动但整体颓势难改,2025 年 10 月价格维持在 132.34 美元左右,较 2017 年峰值跌幅超 65%。值得注意的是,其价格走势始终受投机因素主导:创始人清仓、虚假合作消息等事件均可引发剧烈波动,却无任何实际应用场景支撑价值。
更关键的是,我国早已明确虚拟货币交易属非法金融活动。莱特币历年价格波动中,无数投资者因追高被套、轻信消息而血本无归,且相关损失不受法律保护。所谓 “投资机会” 本质是投机陷阱,参与交易还可能因涉及非法资金流动面临法律追责。
综上,莱特币历年价格走势是加密货币投机本质的缩影,无任何规律与价值可言。请坚决远离莱特币相关交易,选择持牌机构的合法金融服务,守护自身财产与法律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