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怎么挖矿” 的疑问,背后藏着对 “低门槛赚钱” 的向往,但现实是:针对普通人的 “挖矿” 全是骗局,而任何形式的虚拟货币挖矿在我国均属非法活动,不存在所谓 “合规方法”。
市面上诱导普通人 “挖矿” 的套路主要有三类,本质都是收割陷阱。最常见的是 “云挖矿骗局”,宣称 “不用买设备,手机点一点就能挖”,实则平台根本没有真实矿机,所谓 “收益” 只是后台篡改的数字。骗子会先让用户尝到几元小额 “收益”,再诱导购买 “算力包”“矿机 NFT”,等资金池足够大就卷款跑路,去年就有大学生因这类骗局损失 2 万学费。第二类是 “设备挖矿噱头”,推销几千元的 “家用矿机”,但如今主流币种挖矿已被大矿场垄断,个人用家用设备挖矿,一天收益不足 3 元,电费却要 5 元,纯属贴钱打工。第三类更隐蔽,以 “挂机挖矿” 为诱饵,诱导下载恶意软件,实则偷偷占用设备算力,导致电脑显卡烧毁、电费暴涨,还会窃取用户账号密码等隐私信息。
即便有人想 “走捷径” 参与矿机托管,同样难逃法律与财产双重风险。有案例显示,中国公民购买矿机后委托他人在蒙古国运营,结果因合同涉及非法挖矿被法院认定无效,102.4 万元货款无法追回。昆明两级法院更明确,矿机托管合同因违背 “绿色原则” 和金融安全要求,即便双方自愿签订,产生的财产损失也需自行承担,曾有公司因挖矿一个多月耗电 830 万度,预交的 500 万元电费打水漂。
最关键的是,我国法律早已堵死 “普通人挖矿” 的任何可能。2021 年多部门通知将挖矿列为淘汰类产业,2024 年《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进一步明确禁止相关活动。司法实践中,无论是境内挖矿还是借境外规避监管,均适用中国法律定性为非法,参与者可能面临罚款、设备没收等处罚,若涉及拉人头、保本承诺,还可能构成传销、诈骗等刑事犯罪。
综上,根本不存在 “普通人可以合规挖矿” 的方法,所有针对普通人的挖矿宣传都是骗局。认清挖矿的非法本质与诈骗套路,拒绝任何 “挖矿赚钱” 的诱惑,才是保护自身财产与法律安全的唯一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