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RC20 是什么币种” 的疑问,源于对区块链技术概念的认知混淆 —— 事实上,ERC20 并非具体币种,而是以太坊区块链上的一种代币技术标准。它像一套 “通用模板”,规定了代币的转账、余额查询、授权等基础功能接口,让不同项目发行的代币能在以太坊生态中兼容流通。但需警惕的是,依托 ERC20 标准发行的代币,大多属于我国监管定义的虚拟货币,暗藏非法炒作与诈骗风险,与合规数字资产有着本质区别。
从技术本质看,ERC20 是保障代币流通的 “通用协议”,而非具有价值的币种。在以太坊生态中,开发者若想发行代币,无需从零搭建底层技术,只需遵循 ERC20 标准编写代码,就能让代币具备 “可转账给任意地址”“查询账户余额”“授权第三方操作资产” 等基础功能。就像手机充电需遵循 USB 接口标准,ERC20 让不同代币能在钱包、交易所等平台通用 —— 比如 USDT(基于以太坊发行的版本)、UNI 等,均是遵循 ERC20 标准的代币。但这些代币本身并非法定货币,也不具备真实价值锚点,其所谓 “价值” 全靠市场投机炒作支撑,与此前提到的以太币、TRC20-USDT 同属虚拟货币范畴。
依托 ERC20 标准的代币,多沦为非法金融活动的工具,风险贯穿流通全环节。不法分子常利用 ERC20 的 “便捷发行” 特性,低成本打造空气币:仅需支付少量以太币作为 Gas 费,就能生成一款 ERC20 代币,再通过伪造白皮书、炒作 “元宇宙”“Web3.0” 概念,诱导投资者购买。更隐蔽的是 “钓鱼转账” 骗局 —— 骗子发行 ERC20 空气币后,以 “免费空投” 为诱饵,诱导用户在虚假钱包中授权转账权限,实则盗取钱包内其他资产,与以太币转账中的 “助记词诈骗” 逻辑如出一辙。此外,ERC20 代币转账需支付以太币作为 Gas 费,部分非法平台会故意夸大 “低 Gas 费优惠”,诱导用户频繁操作,实则通过后台操纵截留费用或冻结资产。
从监管定性看,所有依托 ERC20 发行的虚拟货币,均属非法金融活动范畴。我国十部门明确规定,虚拟货币发行、交易等行为不受法律保护,即便以 ERC20 为技术标准,也无法改变其非法属性。此前湖南攸县警方侦破的案件中,犯罪团伙正是利用 ERC20 标准发行虚假代币,以 “高收益质押” 为噱头诈骗超千万元;香港警方 2025 年查处的跨境案件,也涉及通过 ERC20 代币转移非法资金,涉案金额达 2620 万港元。这些案例印证,ERC20 仅是技术工具,依托其发行的代币大多沦为诈骗、洗钱的载体,参与相关交易不仅面临本金损失,还可能因资金流水涉险被警方调查。
区分 ERC20 与合规数字资产,需把握三个核心原则:一看是否为法定货币数字化(如支付宝余额),二看是否对应实体权益(如视频会员),三看是否由持牌机构发行。而 ERC20 代币既无法律背书,也无实体支撑,完全符合虚拟货币 “无真实价值” 的特征。
综上,ERC20 并非具体币种,而是以太坊上的代币技术标准,依托其发行的代币多属非法虚拟货币。认清其技术属性与风险本质,远离 “ERC20 代币投资”“免费空投” 等陷阱,通过合规渠道参与金融活动,才是守护财产安全的正确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