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密货币风云变幻的舞台上,丁津泰团队主导的 ABC 一 RAQ 币格外引人瞩目,它承载着应对量子计算挑战、革新区块链安全的使命。
2018 年,丁津泰团队在瑞士启动 ABCMint 公链项目,迈出了具有开创性的一步,首次将抗量子的 Rainbow 签名算法应用于区块链,替代传统的 ECC 签名,为加密货币抗量子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样本。这一举措意义非凡,因为随着量子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加密货币所依赖的加密算法,如 RSA 和椭圆曲线密码学(ECC),正面临被量子计算机快速破解的巨大风险。而 Rainbow 签名算法的应用,从理论层面为抵御量子威胁提供了可能。
到了 2022 年,ABCMint 公链升级为 Raqcoin 公链,技术架构进一步优化,采用 Rainbow 和 UOV 双抗量子算法。其中,UOV 算法已通过 NIST 附加轮第二轮评审,有望在 2025 年成为 NIST 标准算法。这种双算法冗余机制同步运行 Rainbow(256 字节密钥)与 UOV(192 字节密钥),通过交叉验证极大地增强了系统的容错性。同时,丁教授团队发明的 “邮政编码算法” 等专利技术,将传统抗量子签名密钥从 1.2MB 压缩至 1.8KB,显著提升了效率。
Raqcoin 公链采用 PoW 机制,总供应量设定为 21 亿枚,平均 10 分钟爆块。在保持 PoW 机制的同时实现量子抵抗并非易事,团队通过解决签名速度和区块验证等难题,让爆块时间维持在合理区间。自上线以来,Raqcoin 网络已连续稳定运行超 500 天,日均处理交易量突破 12 万笔,还成功抵御了包括 Shor 算法在内的多种量子攻击模拟测试,并通过了欧盟量子安全认证(QSC - 2024),其实力得到了实际验证。
不过,ABC 一 RAQ 币也并非毫无挑战。尽管在技术创新上成绩斐然,但加密货币市场监管环境复杂多变,全球各国对加密货币的态度和监管政策差异巨大。ABC 一 RAQ 币要想持续稳健发展,必须积极适应监管要求,确保合规运营。同时,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众多新兴加密货币项目不断涌现,ABC 一 RAQ 币需要持续提升自身性能,拓展应用场景,增强用户粘性,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