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加密货币的世界里,“出 U” 指的是将虚拟货币 USDT(泰达币)兑换成法定货币的行为 。在中国,虚拟货币相关业务的法律界定较为复杂,正常出 U 是否违法需依据具体情形判定。
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在 2021 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明确指出,虚拟货币兑换、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撮合服务等虚拟货币相关业务全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从定义来看,出 U 行为若涉及虚拟货币与法定货币的兑换,似乎处于非法金融活动范畴。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
单纯持有虚拟货币本身并不违法,因为我国目前并无相关法律、行政法规或行政命令禁止公民持有加密货币 。9.4 公告、9.24 通知等规范性文件,一方面等级较低,另一方面也未禁止个人持有加密货币。那么对于正常出 U,若个人在不借助非法平台,且资金来源合法、交易过程合规的情况下进行,只是将自己合法持有的 USDT 兑换为法定货币,其行为性质存在争议。有观点认为,这种行为未直接扰乱金融秩序,不应被认定为违法。但从监管层面出发,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盛行,易滋生洗钱、非法集资、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扰乱经济金融秩序 。即便看似正常的出 U,若交易环节涉及违法资金流转,如收到的资金源于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出 U 者很可能面临法律风险。
实践中,部分出 U 者因交易平台不正规,错配到涉 “黑钱” 的资金,导致银行卡被冻结。若出 U 者明知资金来源非法仍继续交易,或与上游犯罪洗钱渠道勾结,将虚拟货币兑法币作为洗白黑钱的环节,那么这种出 U 行为可能构成洗钱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等 。根据《刑法》规定,犯洗钱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综上所述,正常出 U 行为本身在法律界定上存在模糊地带,若交易全程合法合规,不涉及违法资金,其违法性难以认定。但由于虚拟货币交易环境复杂,出 U 过程中极易因交易平台、资金来源等因素卷入违法风险。因此,个人在涉及虚拟货币出 U 时,务必谨慎选择交易平台,核实资金来源合法性,避免陷入法律纠纷。